
近日,山东外海一带的禁航通告与夜间目击画面,引发了外界对“反导拦截试验”的大量猜测。梳理事实并结合现场画面和技术特征,可以得出更清晰的结论:这次实弹试验并非对外太空或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反导试验,而是一次针对低空、可能具备隐身特征的巡航导弹目标的拦截演练免费配资炒股,目的在于检验和提高对来袭巡航导弹的舰空/地空拦截能力,守护首都圈与北方海域的防御纵深。
先说禁航通告这事儿,潍坊海事局当时发的通知写得很清楚,第一次是 9 月 12 号下午到 13 号中午,第二次是 13 号晚上到 14 号中午,都是圈了同一片海域。一般来说,要是搞反导试验,禁航时间不会这么碎,而且范围可能会更大,毕竟反导试验涉及的空域、海域都更广,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和清理。这次分了两个时间段,更像是分场次在练,一次白天一次晚上,毕竟巡航导弹有时候会趁晚上低空突防,白天晚上都练才够全面。
展开剩余83%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目击画面。有住在附近海边的人,晚上拍到了两张飞行物碰到一起的照片,还有人录了小视频。从照片里能看清楚,一个飞行物飞得特别快,拖着挺大的火光,轨迹是那种抛物线,最高也就飞了几千米;另一个就慢多了,火光也小,是从低往高慢慢爬的,看着就像个靶弹。要是真的反导试验,拦截的是弹道导弹,那场面可不一样 —— 弹道导弹能飞到外太空或者近空间,拦截的时候高度至少得几十公里,火光会更亮,而且轨迹不会这么低。之前咱们搞反导试验的时候,有网友拍到的光是在很高的天上,得仰着脖子才能看见,这次不一样,那两个飞行物看着就离地面不远,甚至有人说感觉 “就在头顶上”。
还有个细节特别关键,就是当时天上的云。拍照片的人说,当时天上有层云,那两个飞行物碰撞的时候,就在云层附近。后来有人查了当天的气象数据,那片云是低空层积云,这种云一般也就 1500 米以下,不会太高。这就说明拦截高度肯定高不了,顶多就是在云层上下,也就一两千米的样子。可反导拦截呢?就算是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,高度也得十几公里往上,根本不可能在这么低的云层里动手。要是真在几千米高度拦弹道导弹,那导弹早就已经往下落了,根本不是反导该有的流程。
再琢磨琢磨这两个飞行物的特点。那个快的、抛物线的,应该是拦截弹,也就是防空导弹。为什么要飞抛物线?因为巡航导弹飞得低,拦截弹要是直接平着飞,可能来不及追上,所以得先往高了抛,借着重力往下扎,这样能调整速度和角度,刚好能跟巡航导弹撞上。这种打法在防空演练里很常见,比如咱们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,拦低空目标的时候就常用这招。另一个慢的,肯定是靶弹,就是模拟巡航导弹的。巡航导弹的特点就是飞得慢、飞得低,有时候还会绕着地形飞,避免被雷达发现。这次的靶弹飞得慢、火光小,刚好符合这个特点,要是换成弹道导弹的靶弹,速度会快得多,火光也会更刺眼,根本不是这个样子。
还有人说,当时听见的巨响也不一样。反导试验的巨响是那种 “闷雷” 似的,因为爆炸高度高,声音传下来会变沉;这次的巨响更 “脆”,有点像远处放的大烟花,因为爆炸高度低,声音没经过太多云层的过滤,传得更直接。有住在海边渔村的大爷说,当时正在院子里收拾渔网,听见响声后抬头就看见了亮光,“离得不远,感觉就在海面上空,不是那种高得看不见顶的”。
其实这么一梳理,就能明白这次演练的目的了 —— 现在美军的巡航导弹,比如 “战斧”,还有最新的 AGM-158,都在往 “低空隐身” 方向发展,就是想贴着地面或者海面飞,躲过高空雷达的探测,突然发动攻击。咱们国家的北方海域,还有首都圈,都需要靠沿海的防御系统来守护,要是拦不住这种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,后果可不小。所以这次在山东外海练拦截,就是冲着这个来的,把靶弹做成巡航导弹的样子,白天晚上都练,就是为了摸清它的飞行规律,测试防空导弹能不能精准拦住。
可能有人会问,为什么不直接说练拦巡航导弹呢?其实军事演练本来就不会把所有细节都公开,尤其是涉及防御能力的,留点模糊空间也正常。但从咱们能看到的这些细节 —— 禁航时间、飞行轨迹、高度、火光大小,再对比反导试验的特点,就能确定这不是反导,而是针对性更强的巡航导弹拦截演练。
而且从实际需求来看,咱们现在确实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。这些年美军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巡航导弹越来越多,不管是驱逐舰上的 “战斧”,还是轰炸机携带的 AGM-158,都可能从海上低空突防。山东外海刚好是北方海域的重要屏障,在这里练拦截,就是把防线往前推,守住首都圈的 “东大门”。这次演练分了白天和晚上,说明不仅要拦白天的目标,还要练晚上的,毕竟巡航导弹最容易趁夜色偷袭,晚上能拦住,才算真的练到位了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,就是拦截弹的末端轨迹。从照片上看,那个快的飞行物在接近慢的那个时,有个轻微向上抬的动作。这可不是随便飞的,因为巡航导弹飞得慢,拦截弹速度快,要是直接撞,很容易 “冲过头”,向上抬一下就是为了调整角度,确保能精准撞上,不管是用爆炸碎片拦,还是直接撞击,都能命中目标。这种细微的轨迹调整,只有在拦低速目标的时候才需要,拦高速的弹道导弹根本用不上,因为弹道导弹速度太快,拦截弹只要算准轨迹,直接冲过去就行,不用这么 “小心”。
总的来说,这次山东外海的巨响和亮光,不是大家猜的反导试验,而是一次针对性很强的巡航导弹拦截演练。从禁航时间的安排,到目击画面里的飞行物特点,再到云层高度、声音细节,都能对上 “拦低空巡航导弹” 的逻辑。咱们这么练,就是为了应对现实中的威胁,把防御的漏洞堵上,毕竟现在国际上的安全形势不算太平,提前把本事练硬了,才能守住家门口的安全,让老百姓踏实过日子。要是真把这当成反导试验,反而会忽略了这次演练真正的意义 —— 不是拦那些飞得高的弹道导弹,而是防那些贴着海面、偷偷摸过来的巡航导弹,这才是当下防御里最需要加强的地方。
发布于:安徽省金斧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